2008年9月29日 星期一

~META42~ Hello Kitty版

(舊文系列)2003.10.22


光輝的十月,普天同慶。這台 HELLO-KITTY META42,原是要送給老婆大人的生日禮物,以免她一天到晚(碎碎)念我(花錢)買零件,也可以讓她感受一下耳機的聲音世界。

規劃了很久,終於看中"尬意"的外殼--裝糖果的HELLO-KITTY鐵盒。拿到鐵盒後,又規劃了很久,才把擺設位置確定。鑽孔又是一件辛苦的工作,不能有太大誤差,又擔心破壞鐵殼外觀,還好都能順利依照規劃完成。

要送給老婆大人的,當然都選用最好的零件,PHILIPS 0.1%電阻、ELNA, WIMA電容、AD8620...等等。用了KECES新上架的VR,並預留了兩孔電源插座,以便以後能直接充電。


製作過程也精心設計,除了R9使用腳座,這次把電阻選好後,連OPA、Buffer EL2001(兩顆堆疊),通通直接焊上PCB,不再用IC座(高度的關係),也希望接點更少,聲音表現更佳。後來甚至還換裝純銀配線,並從國外訂購規格極優的9V充電電池。


兩顆電池因"地形"關係,固定的非常完美,完工之後,自己看了內心都會笑。外觀可愛,聲音好聽。只可惜老婆大人覺得這樣聽音樂實在太麻煩,最後還是賣了。一直還會想說這台META42,到底還在不在?又在哪裡呢?








改純銀配線、換上國外訂購9v充電電池:







~META42~穩壓電源供電

(舊文系列) 2004.01.12

電池版的META42表現優異,於是改用穩壓供電試作一台。用了穩壓供電,整體表現都大有提昇。但也因此違背了原設計~隨身攜帶~的用意。

穩壓部份採用KECES REG242併聯式穩壓,網站如下: http://www.keces.com.tw/ 。另外試加裝Crossfeed線路,參考網站: http://tangentsoft.net/audio/mlxfeed.html

關於Crossfeed線路的原理,簡單的說,就是把~左&右~聲道的訊號分一點給~右&左~聲道。我們在聽喇叭時處於開放空間,因此~左右~耳都會聽到一些~右左~喇叭的聲音。換成耳機後立體聲左右聲道是完全分離的,所以有些人剛開始聽耳機時會比較不適應,經過Crossfeed後,就會和聽喇叭有比較接近的感覺,又有人說音場會比較好。實際聆聽,音樂會柔順些,聲音的定位也會改變。

這一次,採用便宜的原三牌機箱,自行開孔部份也有了經驗,可以開的更精準。使用級進式音量控制器,並嘗試使用電腦割字,看起來也還不錯






2008年9月16日 星期二

精緻、小巧的好聽耳擴~META42~

(舊文系列)2003.10.05
META42 耳擴,是一台設計完善的電池供電、可隨身攜帶型耳擴。也應是繼Chu Moy 的 A Pocket Headphone Amplifier (口袋耳擴)後,造成全球轟動的一款DIY隨身型耳擴。

META42 的原始設計者為耳擴界知名的 ppl,而後2001年 Apheared 根據原始設計修改發表 #42 amplifier design(A42型耳擴),並取名"ppl's 2001 Space Oddity"。後來又經過一些討論及Morsel, Eric343 和 Tangent 的分工努力下,完成PCB的設計,並定名為 META42

擴大器線路:

電源線路:
為了這台小耳擴,花了很多時間閱讀原文資料,英文程度太差,所以進度很慢,有很多有趣的內容,也同時驚見國外這些設計者,真的是毫不保留的傾囊相授,有興趣者下列網站還保存詳細資料:

http://tangentsoft.net/audio/meta42/

META42 後來因為關鍵 bufferr 晶片 EL200x 已難取得而停止更新設計,並由 PIMETA 接替。如果各位還找得到 EL200x 晶片,真的可以試試 META42,線路不會太複雜,用洞洞板搭應該也可。


META42 也有一個重要的線路理念~Biasing the Op-Amp into Class A~將OP工作在A類,國內PRBS網站也有些中文介紹,可以看看:http://prbstech.myweb.hinet.net/Pre/Biasing-Opamp/A-Opamp-1.htm


做了幾台 META42,不論以原始設計電池供電,或是以穩壓供電,都有不錯的表現,當時的耳機為 K501。很可惜,現在身邊一台都沒有。以下為"一號機"誕生之照片,原先以鋁製小機殼安裝,還加裝了當時極為流行的~級進式VR



表現不錯的OPA,AD8620:

與國人 David Lin 設計並親自組裝的 LC-KING 3W 機合照:
因為需要換電池,原來的鋁製機殼要動到螺絲,並不方便,螺絲孔也容易崩牙,後來改試轉移至菸草鐵盒,整體看起來真還不錯,換電池更是方便。 不過,鐵盒開孔的工作更加困難。



國平設計的 USB DAC 組合成電腦耳機系統:






2008年9月8日 星期一

CD-PRO2 組裝、修改紀錄

我們常把音響器材,聲音訊號的來源稱之為訊源,既然是聲音的源頭,訊源器材之優劣,立即、直接影響聲音的表現。近年來雖然有許多其他數位格式的音樂快速竄起,但是,CD到目前為止依然是(二聲道)純音響的主流,組裝一台優質的CD唱盤,應該是許多音響DIYer的夢想。而CD PRO2 套件的誕生,圓了許多喜歡 DIY 朋友的一個夢,不去談訂購時候的風風雨雨(訂購後的風雨更大),它是一台可以玩很久的 CD-Player。

CD-PRO2 是PHILIPS公司CD唱盤雷射模組的名稱,目前完整的型號是:CD-Pro2LF,可以由下列網站購得。
http://www.daisy-laser.com/products/CD/modules/CDPro2/cdpro2.htm
PHILIPS 公司所設計生產的雷射模組,在音響界有相當穩固的地位,尤其是早期的CDM-0,1系列,紮實的用料、完美的表現,到現在還是有許多音響愛好者爭相蒐尋典藏的目標,價格也越飆越高,但也越來越少見。

CD-PRO2 模組的問世,又帶給喜好PHILIPS雷射模組愛好者一個新希望,用料、架構都令人期待,但它也只是設計比較完善的雷射模組,還必須加上其他週邊的電路,才可以完整運作,尤其是機箱,會是個令人頭疼的難題。有幾家音響器材公司的高階CD唱盤,也是採用此模組,但價格卻是高不可攀。所以幾年前當台灣地區CD-PRO2 CD唱盤完整套件平價推出,真也造成一股轟動,加上改編"無間道"的影片,在網路上大量流傳,幾乎人人都知道CD-PRO2(很多人不知道它是CD唱盤),真可說是台灣地區音響DIY的一段傳奇。

回味一下: (最經典的第一集)


目標全套音響DIY的我,當然也訂購了一套,從原版設計的製作完成,一路修改到目前的狀況,倒也非常滿意它的表現。

目前使用中(修改完成)的內視圖:
初期完成的狀況:只加上阿仁、小郭設計的PURE CLOCK。
電源部份,有雷射模組需要的5V、9V供電:

原版的數位輸出模組:
控制、顯示部份供電:
PURE CLOCK:
準備使用TENT生產的Low Jitter頻率振盪器,這個東西對聲音的影響甚巨。
PURE CLOCK 的專用電源
控制、顯示部份
後方拍攝內視圖:
經電源專家測試後,+5V 會有震盪問題。5V、9V的供電,負責模組的運作,發生震盪會影響模組運作,影響聲音的表現,甚至傷害雷射模組。下列為經電源專家UCC幫忙修改後的樣子。




尚未完成模組前移的狀況:
模組後來為什麼要前移,因為原始設計的不完美,使得上蓋打開後,還留有1/5是被遮蓋住的,會造成放取CD的不方便。
由於使用原廠CD鎮比較不好看,後來又推出美麗的CD鎮,可是接合度不佳,會有"滑壘"狀況,於是用砂紙處理,改善狀況。

PURE CLOCK上的 XO 後來換為 TENT XO 8.4672MHz 線路不經過除頻IC,直接通過33R電阻接上PRO2模組,再把數位輸出上的74HC04換成74VHC04。
購買給 Pure clock 的專用電源,有一顆"神秘盒" 我想,裡面應該是電感...或是...有電容,和一般的電源設計不太一樣,似乎看不到"主濾波電容" 而在輸出的地方確有一顆 1000uF/16V 電容。
原來的 Pure clock上有一顆 2200uF 的電容,來自"小郭"裝機的啟發,覺得這樣子"容量"會不會太多而無用,甚至可能造成開機瞬間不穩定,於是拆掉2200uF,另換上220uF。
初期運轉狀況,已有不錯的表現。
變壓器(電源)為音響之母,換裝三顆有金屬屏蔽的變壓器。
改裝模組前移,換透明壓克力上蓋
又花了不少時間換裝阿仁設計的 Re-data & 數位輸出,採用 Pure-Clock + Mck Re-data 方式,Re-data 後的改善非常明顯,小小一片"簡單"的線路,就可以有明顯的"改變",加了Re-data & 數位輸出之後,我自己的聽感是覺得有大幅改善。
換裝後的數位輸出模組:
PURE COLCK 改用最優質的電容 BlackGate FK
原始設計的循序上電模組,以訊號用的繼電器,控制5V、9V上電順序。
這個部份也是外傳容易造成CD-PRO2雷射掛掉的主因之一。

把 5V, 9V 換 UCC Mini 穩壓,這又是一次大工程。






追求更高境界,二級穩壓,準備開始。
5V 第一級使用電壓 11.5V,9V 第一級使用電壓 15V。

密技:整流四顆 1N5062 都分別並上 SPP0.01uF/630V
在C2並一顆金屬皮膜電容 0.1uF 。
密技:9V & 5V 穩壓,電阻 R7 拆除,然後改為2SK170GR,2SK170GR的腳位接法:將中間腳與右腳並聯後插入R7的白圓圈,而2SK170GR的左腳接到R7的另一端。




二級穩壓完成換裝,正常運作。



終於找到最佳方案,換掉定位柱徹底解決 CD PRO2 中心不好對正的問題。
KA25設計的定位柱。
測試多個CD鎮後,以小顆Tri石墨鎮搭配石墨片為最佳選擇。
太大顆、太重會有馬達啟動吃力現象。


小郭製作的遮羞鋁片,專治三合一開關,改裝標準規格IEGO純銀電源座,並安裝分段開關...OFF ON ON...準備做什麼呢?
分段開關,是要替換循序上電模組,提前以兩顆變壓器循序上電,避開利用訊號繼電器上電的方式,而且,可以少了好多個接點。這個作法會有風險,萬一台電瞬間停電(夏天常發生),有可能會造成同時上電,所以,刻意把 9V 部份的線,拉長一點,可能可以賺個 0.000000X 秒(天知道有沒有效)
數位輸出模組,乾脆也給它獨立供電,又做了一組 UCC mini 5V 穩壓。
循序上電模組已跳過不再使用。
變壓器改用 UCC 的 T8 變壓器,比原來的又大顆了一點,還是動用電鑽,又開了一個孔才剛剛好,變壓器底部用了瀝青膠帶吸震。
換裝後動作:
插上電源線,先讓控制部份及外部XO通電,開啟原來的啟動開關,原來的循序上電模組動作(但是已無接線),最後再打開分段開關,讓 5V 9V 依序分別通電。
CD PRO2 數位輸出,到數位輸出模組的線,也換掉。向"老田"買了一條"白帶魚"純銀裸線,切了5小條捲成一條,再以熱縮套處理,接上。
又找到一個小空間,把數位輸出模組的供電,也同樣加上二級穩壓,整個改機工程大概告一段落,短期內不會再有修改。
整體結果是令人滿意的,但是所費不貲,下次還是直接買廠機比較快。